今年的春耕,我市大力推廣機械化育秧、智能無人化等技術。圖為臺山市廣海鎮洋渡村,無人機等設備在春耕中派上大用場。 陳方歡 攝
□江門日報記者 張浩洋
當前的五邑大地,春耕備耕大幕徐徐拉開,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記者昨日(2月20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去年我市冬種面積4.67萬公頃,為今年糧食生產打下良好基礎。今年,全市計劃春種農作物播種面積約14萬公頃,其中,早稻計劃播種面積8.33萬公頃,預計春耕投入農機總動力約53萬千瓦,投入農機具數量接近3萬臺套。
人勤春早,大地“耕”新。今年我市大力推廣機械化育秧、智能無人化等技術,讓農場變“農廠”;積極發展“訂單農業”,以“公司+農戶+訂單”模式開展經濟作物種植,推動農戶由“會種地”向“種好地”“賣得好”轉變,呈現出一幅農業現代化“春耕圖”。
“種賣”變“訂買”
臺山市沖蔞鎮岐山水庫旁的連片墾造水田內,機械轟鳴,熱火朝天。一臺臺自動巡航大型機械在農田里來回穿梭,松土、起壟、點種、覆膜……大約1小時,0.4公頃南瓜播種工作便完成。
這是僑農勤耕農場與農業龍頭企業山東壽光尚遠農業集團合作打造的示范基地,面積40公頃,以機械化、精準化、高效化生產模式為切入點,探索瓜稻輪作模式?!拔覀儸F在使用鋪膜、滴灌、精準化施肥一體機,一臺機一天可以完成約3公頃地的播種,而這樣的勞動量,估計需要120—130人花費一天才能完成?!鄙綎|壽光尚遠農業集團華南地區區域經理李丹說。
僑農勤耕農場農場主李燦章是土生土長的沖蔞人,2009年從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在一家大企業從事生產設計工作。從2019年起,他回歸農村,拿出多年的積蓄承包了33.33公頃撂荒地,探索把工業設計才華轉化成農田管理能力。他在田野上舒展才華,成功地把撂荒地改造成南瓜生產基地。
今年起,為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李燦章攜手山東壽光尚遠農業集團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皩r戶來說,訂單農業能夠保收益。在技術上我們給予扶持、帶動,保姆式的管理,讓產量有一定的保證、提高,訂單有保底價格?!崩畹ふf。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的南瓜價格為1公斤4元,在他們的技術指導下,可以達到畝產1500公斤,畝產值達到6000元。如果自己種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采取‘公司+農戶+訂單農業’開展南瓜種植?!崩顮N章說。
在李燦章帶領下,目前沖蔞、四九、三合等周邊地區已經有200多名農民和他簽訂合同,形成規模龐大的南瓜生產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全年總銷售量超過3萬噸,總產值超過1億元。
“農場”變“農廠”
在新會區皓陽水稻機械化專業合作社,農場變“農廠”,水稻自動化育秧線持續作業,經過撒土、澆水、播種、覆土等流程,一塊塊秧盤就誕生了,平均每小時能制作800個,能為2.67公頃的水稻田提供秧苗。合作社負責人表示,這兩年水稻種植戶下訂單采購秧苗的數量提升很快,預計今年早造為周邊地區水稻種植戶供秧25萬盤,可滿足約800公頃水稻田。
機械化育秧生產線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節省人工的優點,江門在水稻耕、種、收、植保等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的基礎上,將重點加快補齊水稻育秧環節機械化短板,進一步夯實糧食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基礎。
在臺山市廣海鎮添豐農場,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政策,開展集約化規模種植水稻面積超過66.67公頃,農場內配置耕整機、插秧機、收割機、植保無人機以及谷物烘干機等近20臺套水稻生產裝備,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但是,“請工難、請工貴”“誰來種田”“怎么種田”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農場負責人馮承志。特別是遇到極端天氣、趕農時等情況,設備充足,但是駕駛員分身乏術,只能無奈承受損失。
受江門這兩年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裝備應用的影響和鼓勵,馮承志在自家插秧機上安裝了智能無人化組件,并在田頭開展插秧機無人操作試驗,試驗效果讓馮承志笑逐顏開,他開心地說:“這兩年聽了很多關于智能農機無人化技術宣傳,但是不怎么相信,今天試了才知道效果居然比自己插的還要好!”
同時安裝智能無人化插秧組件的,還有臺山市海宴鎮那陵村的農戶顏建漢,他說:“無人駕駛技術比較省力,一個人就可以操作,之前插秧13公頃需要一個星期,現在四五天就可以了?!睋私?,智能無人化技術應用了北斗導航技術,農戶在插秧機上安裝無人駕駛系統后,只需提前設置好秧田的出發點和轉彎點,插秧機就可以自動規劃插秧路徑自行進行插秧,插秧行距、株距更加標準,作業更加安全。
抓好農機安全對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開展至關重要?!拔覀儗⒁皇肿ァ畽C手’、一手抓‘裝備’,加大農機安全生產宣傳、舉辦農機操作技能培訓班,進一步提高農機手操作技能和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深入田間地頭,加強農機裝備、農機作業場所安全檢查,確保農機裝備‘不安全不出門’,禁止農機‘帶病生產’,竭力做好春耕農機安全生產保障?!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